- 徒步北京
- >
- 服务
- >
- 健康指导
- >
- 徒步与健康
- >
- 正文
行走,给你好骨质
- 2013-12-04 15:52:31.0
- 来源: 徒步
每天你都在走,路上、办公室、家里,都离不开双腿的运动——走。但你想过用“走”来锻炼吗?用走来实现“更健康”的目标吗?
其实,行走是最简单的运动方式之一。就连数百年前的西方医学鼻祖希波克拉底也曾说“行走是人类最好的补药”。可见,“走起来”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非常可观的好处,因为我们身体中50%的血管血液、肌肉骨骼、神经经络都集中在下肢上。所以,多多迈开你的腿,行走来了,就是在给身体中50%的血管做按摩,给50%的骨骼肌肉在锻炼,给50%的经络神经做“理疗”, 如此下去,身体岂有不健康的道理?
当然,提及关于下肢的锻炼,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会是:跑步。这也是很多人比较推崇的运动之一,被誉为最经典的有氧运动。可是,与跑步相比,行走或者说徒步更具有广泛性。因为慢跑虽然很普遍但有些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群需要在医生及专业人员指导下才能开展起来,而行走则相对简单,只要身体情况允许就可以,所以可以被更多慢病人群所接受,也更易操作些。
最近,国外有这样的实验:比较项目包括走步、游泳、骑车和慢跑。通过对参与不同项目的实验对象的下肢骨骨密度调查发现,这几种运动对下肢骨的骨质的改善程度非常不同。
结果表明,在这些我们比较习惯的运动中游泳对下肢骨量的提高表现最差,不但没有提高,甚至还有实验对象出现骨质流失现象;而骑车作为一项比较普遍的出行方式选择,将其作为运动项目做实验表明,对下肢骨量的作用几乎是没有的;走步虽然对下肢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是很大;而跑步则会使下肢骨迅速地年轻化。
显然,在运动过程中,身体的重量及脚与地面的接触形成的冲击力,是跑步可以增加骨量的一个重点,但研究也表明虽然跑步对下肢骨骨量刺激大于走步,但用力步行同样可以起到对下肢骨的刺激,从而达到增加骨量的作用。
这个实验,非常好的证明了行走对骨骼肌肉的意义。
为什么?让我们从脚说起。
显而易见,脚在行走中充当执行者,脚上的肌肉直接与地面接触,从脚后跟过渡到前脚掌,一步一步丈量距离。那你一定没想过,我们可以用前脚掌很好的完成走路却不太能使用脚后跟完成一段距离的行走,原因呢?
实际上,我们的脚在行进中是通过前脚掌的两个前点和脚后跟的一个点来获取信息,判断健走的,而三点为角形成了稳定的平衡。但如果我们独独只用脚后跟着地,肌肉支撑点只有一个会导致信息传达不完整,稳定势必会受到影响。而充当过渡的足弓是不得不提的一个关键点。足弓在健走过程中会形成一个完整的脚部用力,很好的吸收和分解地面对人体的冲击力,让我们的脚步肌肉不会因健走而变得僵硬也可以节省体力。
行走需要的不仅是脚部力量还要有下肢肌肉的帮助。
尤其很多女性认为小腿粗不得,但没有人想过,小腿之于行走不仅仅是在执行大脑发出的这个动作指令,还是在帮助你的下肢血管及血液更好的流动及循环。而小腿每走完一步都会与大腿折叠,再继续第二步。这个折叠动作看似放松细微,却在下肢形成了一个类似真空的状态,血压会增加,更利于我们动脉血在血管中的畅通流动。这一个过程在帮助你处于远端的下肢血液更好的回流到心脏,和促进血液打回下肢。所以下肢肌肉群的行走过程所带动的肌肉收缩不仅增加了下肢肌肉力量还优秀了我们的下肢血管。
所以,行走是非常好的锻炼骨骼肌肉的运动之一,虽然行走的过程对骨骼的刺激总量不及跑步明显,但步行却是保持骨质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最基本、最简单的方式,如果你认为跑步之于你有些困难,又或者你已经跑不起来,那么行走就是你最后也是最好的选择!
那么,如果走可以让我们的锻炼更具效果呢?必然不是简单的散步式走法,你需要做到下面几点:
1.保持抬头的姿势,微微收些下巴,目光始终看向前方。
2. 身体适度前倾3~5度,提拔上身并收腹,想像有一根绳子帮你维持从头顶到整个脊柱呈现一条直线。
3.有力的摆动手臂,尽量加大摆臂幅度,最好在摆臂到前方是与心脏在一水平线上。
4.放大你的步伐,用力踩实每一步,找到最快又不会有反弹力现象的步幅。
5.好好利用足部,掌握正确的用力顺序。每一步都是脚跟、脚掌、脚趾运动过程,以脚跟着地,力量通过脚掌,然后以脚趾推离地面。
平常我们习惯的走路姿势都是松松垮垮的,身体几乎没有用上力,就算有的人走路快些,但也都是“松”着的。松着走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几乎没有锻炼价值。因此,让自己的行走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让全身肌肉骨骼都参与进来,会让你的锻炼效果会大大的提高。
相关阅读
-
暂无相关阅读信息!
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200字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信息!